Yesterday April 22nd at 7.55pm Beijing time I was very honoured to take part in a livestream with questions from my editors Qin Jing and Susan Qi at the China Children’s Press. We had 20,000 people in the chat! I’m very happy to know this only after the fact, I would have been way to nervous otherwise! 🙂
少儿官方直播:探秘好书背后的故事
北京时间4月22日昨晚7:55,我非常荣幸地参与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少总社)的直播活动,并与我的编辑秦静、齐主任进行了互动问答。直播间聊天区竟有2万名观众!事后才知道这个数字真是太好了,否则我可能会紧张得不行呢!:)
Here’s a Youtube link to a better quality version:
以下是我们的剧本:
422直播话题
主题:大咖对谈——阅读日:知心姐姐陪你探秘好书背后
第三部分:汉字博物馆
时间:19:55-20:15
主持人(齐菁):感谢陈波老师和翼翀的分享!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在越来越多外国人也对汉字着迷。让我们有请《汉字博物馆》的作者万哲生老师和本书的责任编辑秦静。
万哲生,英国汉字专家,英国特许语言学会会员,教师、插画师和作家,著有《三个和尚和一个坏苹果》《大理外传》《汉字博物馆》等,其中《汉字博物馆》获得202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万老师、秦静,请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咖(万哲生):大家好!
编辑(秦静):大家好!
主持人(齐菁):《汉字博物馆》是怎样一本书呢?我们请秦静编辑介绍一下这本书。
编辑(秦静):《汉字博物馆》是一本超大的、全景式知识绘本。
这本书中一共有25个动物汉字。每一个汉字都介绍了它的起源与演变,还介绍了汉字背后的丰富的文化知识。
比如,象字,从大象这种动物讲起,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一头大象的模样,慢慢地“象”字开始线条化,最后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象”除了表示大象之外,还慢慢引申出形象、现象等很多意思,比如天象、险象环生、包罗万象等等。大象因为驯良与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象的故事,比如盲人摸象、象耕鸟耘等。大象的形象还被用在很多艺术品之中,比如“太平有象”就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大家知道吗?大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参与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这段历史被“为”字生动地记录下来。河南被简称“豫”就与人们驯化大象有关。有关“象”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象棋、像模像样等等。“象”字这两页包括汉字源流、字义的演变,还有大量文化常识,这就像一座“象”的文化博物馆。
《汉字博物馆》中一共有25个动物汉字,也就是有25座文化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汉字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就是展品。小读者走进这座博物馆,沿着汉字起源、演变的路径而行,就能够了解到汉字背后所蕴含的生活、生产、历史、风俗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这是一座知识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充满乐趣和发现的博物馆。
主持人(齐菁):《汉字博物馆》的内容真是丰富。把这么多知识挖掘、梳理出来,用图画讲给孩子们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万老师,我很好奇,您作为外国人,是怎么爱上汉字的呢?汉字最让你着迷的地方在哪里?
大咖(万哲生): 我第一次接触到汉字,是因为我的父亲。我的成长经历有些不寻常,我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学家,尽管jǐn guǎn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从事的一直是计算机编程。工作之余,他是一个文言文的狂热粉丝。要知道,当时我们并没有哪家邻居是中国人,学古文这只是他喜欢做的事情。
我们家的墙上挂着很多大海报,上面全都是汉字的部首,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中国的绘画。他真的很爱中国的一切,打麻将也成为了我们(我、我的母亲、我妹妹和我)当时周末的固定活动。他对语言与汉字奥秘的热爱,尤其是象形字和会意字,确确实实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在上大学之前,前往了东南亚旅行,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我最喜欢去的都是当地的唐人街。我在这些地方置身于汉字的环绕之中,熟悉却又无从解读,我心想:如果我能够读懂中文那该有多棒,破解这神秘又美丽的语言就像个超能力。于是我给家里打了电话,决定把我的专业改为中文,并幸运地进入了Leeds University大学。
利兹大学有很多 杰出j的中国大陆的教授,其中叶教授让学习汉字,尤其是象形字变得生动起来。我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斧头的 “斧”fǔ字,然后跳来跳去,挥舞着想象中的武器,兴奋地说:“这是一把斧子,你看到了吗?一张斧头的图画!”
那我儿子小时候,我也想把我热爱汉字的感受传递给他,这就是《汉字博物馆》的诞生。
主持人(齐菁):《汉字博物馆》凝聚了万老师对汉字的学习、理解和热爱,也寄托了他对儿子学习汉字的期待。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汉字书,请问《汉字博物馆》有哪些独特之处?
大咖(万哲生): 《汉字博物馆》不是一本传统的书,你不必从第一页第一行开始读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字,而正好这是这一本的乐趣所在:随便选择你觉得有意思的一页,找到你喜欢的动物,然后看看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你?跳舞的熊?七彩的鸟?选择你的位置,然后按照页面上的不同线索和你自己的节奏探索汉字世界的道路。我喜欢看到孩子们沉浸在这本书的图片中,他们的手指在页面上描绘出不同的路线,我认为这就是这些8开的大绘本,比小的16开的绘本,具有的巨大优势。
编辑(秦静):《汉字博物馆》是一本知识非常丰富的图书,它不仅包括汉字的源流,还有文学、历史、民俗、节日等等很多很多知识。但是,我觉得《汉字博物馆》最大特点是好玩!
汉字源于图画,创作汉字的古人是知识渊博、想象力丰富、灵魂有趣的人,他们看到太阳创造了“日”字,看到月亮创造了“月”字,看到野兽的脚印就创造了“釆”字……这些字那么简单,只有寥寥数笔,不仅能形象模拟事物,还有立即精准传递意义。他们真是高明的艺术家、创作者。
我觉得万老师和创作汉字的古人一样,同样是想象力爆棚的人。古人用奇思妙想把图画抽象成了汉字符号,万老师与古人心有灵犀,他神交古人,会心一笑,拿起画笔,把古人的那些奇思妙想,用一种非常好玩的方式画了出来。比如,熊字,大家看万老师对釆、彩、番、释的图解,这个猎人那么认真的分辨熊的脚印,这只大熊戴着眼镜接受现代记者的采访,却装作局外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解释一番。
万老师绝对没有老学究的气息,他带领小朋友们重新回到汉字的诞生现场,这是一个非常鲜活、有趣、好玩的现场,他带领大家一起发现古人的奇思妙想。
主持人(齐菁): 您觉得对中国小朋友来说,阅读《汉字博物馆》会有哪些收获?
大咖(万哲生): 我想把我对汉字的爱传递给我儿子小龙,希望教他的过程,他所得到的,通过《汉字博物馆》其他小朋友也能享受。
【给大家看当时的学汉字的笔记】
我最早的想法是回到汉字背后的故事,象形文字的由来,也许小龙会更好地记住汉字该怎么写,而不必一遍又一遍地死记硬背。也许了解这些汉字的起源,回到我父亲和叶教授都谈到过的甲骨文,会帮助小龙理解这些汉字中的逻辑luó ji,并知道为何是这样写的。我可以举个例子吗?
这就是甲骨文的鼠字:很清楚的象形字,老鼠的耳朵,牙齿,尾巴,你都能看的出来,但是这个跟我们今天的“鼠“字有什么关系呢?
过了一千年,我们在看看汉朝小篆。虽然有些变化,但是牙齿,尾巴脚都能看得出来。
那么,看看今天的:也是很接近汉朝的字,是不是?尾巴,脚,牙齿都在, 我和小龙就讲类似这种故事,这就是我们俩的中文课学习方式。
这样学,理解汉字的起源同时可以说到很多,可以知道它们与中国文化、自然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lián xì等等,当然都会对孩子们有帮助。比如为什么的 “为”字, 它的甲骨文是个会意字,一只zhī手赶着大象干活,最早“为”主要是“做”的意思。为什么是大象,不是马或者水牛呢?因为商朝的时候中原都有大象,那时候大象是一种常见的驯养动物。
还有小朋友会学贝部首,就是贝字旁的字,都跟钱有关系因为古人用玛瑙贝作为货币。但是这个钱跟朋友的朋有什么关系?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可以在《汉字博物馆》里找到。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对语言和自己的文化更感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刨根问底*地去学习和理解的热情。我衷心希望《汉字博物馆》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一点贡献。
主持人(齐菁): 您的母语是英语,却对汉语有浓厚的兴趣和很深的造诣。中国小朋友不仅要学习《语文》,也会学习《英语》,您对同时学好这两门课程有什么建议?
大咖(万哲生):对学语言,不管是英语还是中文,我有几个建议我个人觉得很有效。
我对中文的兴趣来自我爸爸。他学中文有个非常好的办法,他会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贴上中文标签,“抽屉”、“椅子”、“窗帘”、“瓶子”,甚至“狗”、“猫”、“厕所”都有标签。这个方法,如果你爸爸妈妈允许的话,都可以用到。这样,你甚至不用刻意去想,就能在刷牙或吃早餐时,下意识地吸收这些单词。
第二是每天坚持学一小点,甚至是一两个单词一两句,都好过等到一天要背一堆单词。尤其是语言临时抱佛脚这个办法的效率很低dī。
还有学外语另一个好方法是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话题,可以是体育、音乐,也可以是你的爱好,然后找到关于这个话题的英文文章和英文视频。我最幸福的一份fèn工作是漫画对白翻译,天天从早到晚我的工作就是看一堆漫画。这是学习过程中最轻松的方法。
最后,不要害怕犯错。错误是你进步路上的好朋友!因为如果你说错了什么,大家都笑了,我保证你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而运用语言,与人交流,这确实是学习最快的方法。你可以尝试跟你的同学用英文交流,不要害羞!
主持人(齐菁):感谢万哲生老师的分享。汉字诞生于古人的真实生活之中,它直接受到古人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发展演变。同时,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把历史中的文学、历史、制度、民俗……变成密码悄悄记录下来。万哲生老师像考古专家一样,把汉字中的文化密码挖掘出来,画成了这本《汉字博物馆》。希望大家在《汉字博物馆》中游览时,能够收获多多。
“又到了抽奖时刻!这次的奖品《汉字博物馆》图书一册,还有万哲老师亲签的名信片一张。请大家在评论区发送“汉字博物馆”,我们马上截屏抽奖。倒数54321,请万哲生老师说截屏。
宣布中奖观众,提醒中奖观众在评论区留言收货信息。
Leave a Reply